因为经验发现,很多创业公司成功前试过不止一次方向,只有人对了米乐M6,这个方向走不通,调整换个方向去试,总能做成。
第一就是要了解细分市场。至少做一份行研报告出来,了解才有发言权,知道有哪些竞争对手,都发展到什么程度。FA作为第三方,对公司业务理解的深度上比不上创始人,但在行业认知的广度,可以为创始人提供极大地补充。
第二就是带公司高效率的去见对口投资机构。对口指的是阶段匹配、方向是机构关注的。如果投资机构有兴趣,要找出真实理由。
比如我有个项目米乐M6,第二次就约到一家一线基金老大面聊,后来发现他们早在这个方向布局,在产业链其他位置已经投了两家米乐M6「风投小虾」初创公司融资心得,这家跟他们已投是紧密合作关系米乐M6,所以很重视。
高效率也很重要。我定义的高效率就是尽快见到机构有决策力的合伙人,尽快拿到结果,行就推进,不行就赶紧找别人,时间成本对初创公司来说很重要。反过来看低效率的约见,很多就一直卡在合伙人以下迟迟无法推进,因为每个人的判断都不同,所以尽量找到高级别的人去推进。
第三就是保证初创公司有效触达投资机构的数量。从把项目简单介绍推过去,到初次约见,再往后见到合伙人,看好推进,出TS、尽调、签协议等流程,每个阶段都有一定比例流失或者被pass。
我认为的有效触达,就是上面提到的见到一定数量的基金关键合伙人,而且感觉不错继续推进的。从这个有效触达到最后融资成功的转化率是个差不太远不确定数,随着资本市场的风向、风口,有所不同。但是保证了一定的有效触达量,基本都能做成。
接下来将迎来大洗牌,很多公司会倒,资本会聚焦到优质头部公司,要尽快认清现实,调整自己的预期,做好过冬的准备。